close
文/導演 劉光桐


這一段時間辛苦的排練,大家都好疲倦,總算要面對演出了﹔大家不是怕累,是因為春秋時期越國的范蠡與西施的故事,早已膾炙人口,我們希望能有個好成績展現。

這段歷史幾乎各劇種對它都有不同的構想與詮釋。外台歌仔戲亦曾選用演出過,但用文學用歌仔戲詮釋范蠡與西施或陶朱公,有著固定意義,藉著不同劇種演員的表演,一再的重新詮釋與填補歷史。同時改寫其文本意,創作了此刻的文本新劇,從新出發進入內台演出,使他得以越過傳統戲曲原始本劇的箝制。

藝術是內在昇華的展現。人們在無意識種族記憶尋找到其根源。透過藝術,一個民族的歷史與心靈得以浮現。此次引用傳統古典文學作品在歌仔戲舞台上展現古典文學,這個故事是具有傳統中國色彩的語言。戲曲環境對他的希求,係自我之外的諸種牽涉與負荷,之所以揮之不去,割之不斷,不能收藏,無可逃避的那一外在勢力,是因為故事太美。



責任重大,導演嘗試開展脫離鏡框文化空間,希望呈現的是訴諸集體意識的神聖文化的展現。除注重劇本修辭與強制性的歷史論述外,加強劇中人物衝突矛盾與人性貪婪勝敗相互抵觸。劇中『獻西施』一場中特別加重了范蠡與西施別離的氣氛與見君王夫差的無奈。本劇特重『情』,導演也是至情至性的,有時有意無意的在戲裡加入自己的觀點和感情,因此,我們常常可以在一齣經過完整規劃過的戲劇裡,窺探出導演的思緒,也可在戲劇散發的氣氛中,找尋到導演的風格,和他所要表達的內容。

不以還原歷史真相為目的,以發揚歷史文化記憶的視覺圖像為目標,展現在舞台上。我們有意忘記原典,也掙脫正統所制定的意義。所謂「陶朱公」,或是「西施」,再度被歌仔戲戲曲以另類的方式表演出台灣當代文化場域中,聖潔化與個人化的文化身分「范蠡」,希望大家認同本劇建構過程偏離的複雜與焦慮。

本次希望藉由劇情的合理化,達到本劇戲曲效果,掌握歌仔戲演員角色的特色,表現到本劇戲曲張力淋漓盡致,加強戲曲熟練度,希望展現最好的成績。

【導演簡介】

自幼入陸光劇校學習京劇,未及弱冠便已投身於戲曲導演行列,對藝術文化熱愛有加奉獻亦多,目前任教於台灣戲曲學院歌仔戲學系。曾導演凌波、童芷苓、明華園、當代傳奇等劇團許多戲碼,對歌仔戲的推廣有相當的助益。

(本文轉載自范蠡獻西施2005年城市舞台演出節目冊)



2007大龍峒保安宮【保生文化祭民間劇場 – 家姓戲
4/25 三 秀琴歌劇團范蠡獻西施】 7:00~9:30
保安宮交通資訊

點閱數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woprojec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